知识丨一篇了解取保候审

   2023-10-19 1147
核心提示:采取保证金形式取保候审的,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一千元; 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会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

面临刑事案件,亲人突然被逮捕、拘留,家属常常希望能尽快先将人“救”出来,其中有一种方式叫做“取保候审”。通俗点来说,就是“人先出来,案件继续”。但许多人不了解具体规定和要求,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取保候审。


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适用于哪些人?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保证人都有哪些条件和义务?

条件:

  • 与本案无牵连;

  • 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 享有政治权利,其人身自由没有受到限制;

  • 有固定的住所和收入。

义务:

  • 监督被保证人遵守取保候审相关规定;

  • 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取保候审相关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保证金金额会很高吗?如何确定?

  • 采取保证金形式取保候审的,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一千元;

  • 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会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 保证金必须在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审时一次性交纳。提供保证金的人应当将保证金存入执行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


交纳的保证金还会退还吗?

会退还。保证金非办案机关收取的办案费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可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在取保候审期间涉嫌重新犯罪的,会被暂扣保证金,其中:

(一)对故意重新犯罪的,应当没收保证金;

(二)对过失重新犯罪或者不构成犯罪的,应当退还保证金。


如果对没收保证金的决定不服,被取保候审人和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还可以申请复核。


取保候审期间要遵守哪些规定?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还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违反取保候审的规定,会有什么后果?

违法行为情节较轻的,可以再次办理取保候审,但需要具结悔过(可以理解为写检讨)、重新缴纳保证金或提出保证人,或者接受治安管理处罚。

违法行为情节较重的,会被监视居住或者逮捕。


能够取保候审是否代表事情不大?还会被判刑吗?

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项强制措施,并不意味着不会被判刑。在司法机关进一步审理判决之前,嫌疑人是否会坐牢不得而知,取保候审的最高期限不会超过12个月。


取保候审的时间会被记入刑期吗?

取保候审期间不算刑期。如果在取保候审前被拘留或者逮捕的话,被拘留或者逮捕的时间可以抵刑期。


不管是被判处管制还是拘役、有期徒刑,都是指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注意“羁押”二字,是指关押在拘留场所,并不包括取保候审,所以取保候审并不能折抵,不算在刑期里面。



取保候审是一种法律程序,办理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专业领域和各类文件,建议在开始取保候审过程前就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律师会为您提供法律建议、代表您的利益与相关机构进行沟通、准备申请文件(例如担保书、居住证明、身份证明等)。


在取保候审后,也建议尽早咨询律师对案件做一个综合预判,有没有无罪辩护的空间、有没有量刑建议的协商空间。对于一些案件来说,委托律师尽早介入,可以提高判处缓刑甚至撤案的几率。

 
 
热门文章

知法·懂法·用法

知法懂法得以守法用法,我们只有通过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遇到法律纠纷,才能积极寻求正确的法律途径解决,维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法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