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丨抚养费问题十问十答

   2023-11-21 222
核心提示:由人民法院判决确定子女由父母一方直接抚养的,是确定了父母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的权利,即“直接抚养权”,另一方有权要求探视、关心子女的成长,无论哪一方直接抚养,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没有改变。通过协议或者判决确定抚…

在此前发布的《离婚协议有哪些点需要注意?》一文中,我们曾经强调过子女抚养部分一定要约定明确。实际生活中,因子女抚养问题无法达成一致闹上法庭的案例屡见不鲜。北京一法律师事务所王庆律师团队今天就以十问十答,深入为大家解析关于抚养的常见问题。


1. 何为抚养和抚养权?

抚养是指父母从物质、经济、生活上对子女的养育、教育、保护。抚养权是父母抚养子女的法定权利,是父母双方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


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84条第2款规定,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不论父母双方的婚姻是何状态,均有抚养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由人民法院判决确定子女由父母一方直接抚养的,是确定了父母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的权利,即“直接抚养权”,另一方有权要求探视、关心子女的成长,无论哪一方直接抚养,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没有改变。


2. 法院确定直接抚养权时有何标准?

当父母双方对于子女的直接抚养无法协商一致时,可由人民法院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第1084条规定了相关规则:

  •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 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 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3. 标准之外是否有其他考量因素?

有,在具体案件中确定直接抚养权归属时,不仅仅要按照上述规则,还有综合考量的酌定因素:

  • 抚养的能力。抚养子女需要投入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如稳定收入、固定居所、精神陪伴、辅导教育能力等等。

  • 父母的品行。抚养子女,物质生活保障是基础,但自身品行,言传身教等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性格养成、思想品质产生深远影响。

  • 父母的抚养意愿及和子女的亲厚程度。父母有抚养子女的意愿及与子女关系融洽,是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之一。

  • 稳定的生活成长环境。未成年人的心理相对脆弱,熟悉、稳定的生活环境可以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安全感,对其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 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照顾情况。若未成年子女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能力帮助照顾的,可以作为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4. 抚养关系确定后还能变更吗?

可以。抚养关系确定后,可以通过协议的方式变更抚养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56条规定,出现以下情况,支持变更抚养权:

  • 与子女共同生活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

  • 与子女共同生活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者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

  • 八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意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

  • 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5. 父母可以轮流抚养子女吗?

可以。轮流抚养协议应从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由父母双方自愿达成。对于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判决能力,是否愿意轮流,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


6. 什么是抚养费?

抚养费包括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等费用。

  • 生活费指维持子女日常生活必须支出的费用。

  • 教育费主要是基本教育的费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包含学费、书本费及必须接受的教育项目支出。超出部分如补习班、兴趣班、择校费等,由父母协商确定。

  • 医疗费指基本医疗费用,如挂号费、检查费、药费等。若子女发生大额医疗费用,一般应由父母双方平均负担。

7. 谁来主张抚养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7条第一款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因此,主张抚养费的主体为子女,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或者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子女参加诉讼。


“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一般情况下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注意,在抚养费纠纷中必须以子女的名义提起诉讼,否则会因为诉讼主体不适格而被裁定驳回起诉。


8. 抚养费的数额是如何确定的?

抚养费以父母双方协议的数额为主,如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由人民法院予以确定。人民法院在确定数额时,一般考量以下因素:

  • 子女的实际需要,包括子女的基本生活需求、适当的教育需求及基本的医疗需求等。

  • 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指在父母的收入范围内支付子女抚养费的承受能力。一般来说,父母有固定收入的,可按总收入的比例给付;无固定收入的,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 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指子女长期生活居住地普通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9. 抚养费确定后就不能变更了吗?

不是的,可以变更。通过协议或者判决确定抚养费后,子女在必要时可以向有负担能力的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的合理要求。


如果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或者子女实际生活需要的,子女也可以主张增加抚养费。


当然,如果父母一方有以下情况的,也可以酌情减免抚养费:

  • 给付方收入明显减少,虽经过努力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

  • 给付方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确实无力按原定数额给付,而直接抚养一方又有能力;

  • 一方处于服刑期间失去经济来源无力给付的。

需要注意的是,当父方或母方请求减少抚养费后,一旦恢复抚养能力,子女仍有权要求恢复至原定抚养金额,甚至要求增加抚养费。


10. 非婚生子女可以主张抚养费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71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因此,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享有相同的法律地位,父亲和母亲都应当负担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

 
 
热门文章

知法·懂法·用法

知法懂法得以守法用法,我们只有通过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遇到法律纠纷,才能积极寻求正确的法律途径解决,维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法微信客服